|
钢结构铆钉概括
钢结构中一般采用热铆,即把预先制好的一端带有铆钉头的铆钉加热到 1000 - 1100C°淡黄色(铆钉枪铆合)或 650-670C°褐红色(压铆机铆合),插入铆钉孔,然后用压缩空气铆钉枪连续锤击或压铆机挤压铆成另一端的钉头。
铆钉孔可用I类孔或II类孔,当铆钉受剪时用I类孔的抗剪和孔壁承压强度约比用II类孔高 20%。
铆钉通常以具有良好塑性和顶锻性能的普通碳素铆螺钢 ML2 或 ML3 制成,以孔径作为铆钉公称直径,预制铆钉杆径比孔径小1- 1.5mm。
铆钉杆烧红铆合时在压力下膨胀,紧紧填满全孔;冷却时杆身缩短,使两端铆钉头压紧被连接钢板,铆钉杆受一定初拉力。
因此,铆钉连接的塑性、韧性和整体性好,连接变形小,传力可靠,承受动力荷载时的疲劳性能好,质量也便于检查,特别适用于重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但是,铆钉连接的构造复杂,用钢量大,施工麻烦,打铆时噪音大,劳动条件差。因此,三十年来已逐步减少应用,目前几乎已被车间的焊缝连接和工地的焊缝或高强度螺栓连接所全部代替。
铆钉连接的受力性能、构造排列要求和设计方法原则上与普通螺栓连接完全相同,可完全套用,故不再另作叙述。不同点只是对铆钉连接的抗拉、抗剪和孔壁承压强度规定有不同的设计值,以及计算时取杆径等于孔径(不作区分),并且不存在螺纹削弱问题。 |
|